村网通总站 太冲村 taichongcun.nync.com 欢迎您!
——湖南省种业扶贫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祖祎祎
产业扶贫,良种先行。作为全国种业大省,湖南省的大部分种子种苗基地位于贫困地区,14个杂交水稻制种大县中有9个是贫困县,11个区域性良繁基地中有7个处在贫困地区,种子种苗基地的脱贫攻坚战,种业行业责无旁贷。
“贫困地区的产业扶贫首先是要找对路子,再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优势,通过‘千企帮千村’进行重点帮扶。种业扶贫对接了良种繁育与脱贫攻坚两项工作,将制种基地建设和产业扶贫紧密衔接,有机融合。”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袁延文道出了具有湖南特色的产业扶贫新路子。
既然是新路子,就没有现成的路径可走。近年来,湖南种业行业结合产业实际,依托贫困地区资源禀赋,不断构建新机制、打造新平台、探索新模式,着力推进种业扶贫。目前全省良繁基地已帮扶2.7万贫困人口,湖南种业脱贫攻坚战初战告捷。
政策扶持让贫困户和企业都受益
湖南省贫困县地理环境不同、资源禀赋各异、产业发展程度参差不齐,如何制定因地制宜的好政策?“一般的工作都是省级制定政策市县负责落实,这次我们推动各市县‘私人订制’符合本地产业规模和产业发展情况的扶持政策,由省里集中公布县级政策,通过引导种业企业到制种大县制种推进产业扶贫工作。”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唐建初告诉记者。
制种基地对于气候环境要求比较高,“偏远边穷”地区往往是种企建立制种基地的优选。一方面,种企的发展离不开制种基地;另一方面,贫困地区也需要因地制宜通过制种产业带动,脱贫致富。“在政策的制定上,坚持行业发展与精准脱贫‘双赢’的原则,真正做到惠企惠民,让贫困户和企业双方都受益。”唐建初进一步阐明了这一辩证关系。
2018年,湖南省组织各县研讨种业扶贫工作,省农业农村厅集中印发了各制种贫困县的种业扶贫扶持政策,引导种企积极投身产业扶贫,主动与制种贫困村结对并签订制种帮扶协议。这份厚厚的文件汇集了14个制种贫困县的扶持政策,涵盖土地流转、制种保险、农机作业、育苗大棚、仓储设施等方面的10余种专项补贴,惠及了30家种子企业,也让16个制种大县的贫困户尝到了甜头。
赖必赞、袁代初夫妇是绥宁县唐家坊镇赖梅村村民,膝下有一儿一女。1990年在窑厂事故中让袁代初左脚落下残疾,祸不单行,2000年其爱人在工地建房时不幸从高空坠下,右腿致残。这种接二连三的变故,让这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变得非常拮据,年收入不到3000元。
2004年,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在绥宁县大规模制种,2009年赖必赞家开始尝试着小面积制种,制种纯收入4000元左右,后来制种面积虽然逐年上升,但成本和风险也相应增加,而2018年出台的制种大县扶持政策让赖必赞松了一口气。“去年有了县里的扶持,一亩地成本能省下不少钱,种子、农药、肥料的钱种业公司都可以先垫付,又买了制种保险,心里踏实多了,一年收了五六万块钱。今年我家又流转了20多亩地。”
这样的例子不止一户,在绥宁县唐家坊镇赖梅村、下湾村200余贫困人口通过制种产业实现脱贫。
武冈市种子管理站副站长易运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农民一亩地的制种成本包含亲本种子购置、农药、肥料等生产物资大概需要2000元,机械化作业、肥料、机械设备、制种保险等方面可补贴400多元,节省近四分之一的成本。
一系列的补贴政策不但吸引大批种企把基地建在了贫困村,随着制种基地面积扩大和集中,企业在一些贫困县建立了一批制种产业园,配套建设农田及烘干、加工基础设施,不但促使企业与制种户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也提升了基地建设水平,提高了种子质量,增强了企业竞争力。
种子生产受天气的影响较大,2018年,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贫困村加大了烘干设备的投入,在绥宁县唐家坊镇赖梅村、下湾村投入了5台烘干机。隆平高科产业管理部副经理何西说:“南方雨水多,气候潮闷,基地烘干设备不足,如果种子收获期遇到连续阴雨,穗萌或堆沤都可能导致种子不发芽,损失非常大。买一台种子烘干机大概五六万块,这类农机设备县里能补贴30%,这样既保障了农户制种安全,又能省掉不少园区设施的购置费用,企业的干劲也足了。”
企业帮扶免去农户后顾之忧
湖南省种业企业总资产200亿元,从业人员近万人。“全国水稻种子销售额前20强企业名单中,湖南占5家,实力强劲的龙头企业将在种业扶贫中发挥强大的带动作用。”湖南省种子协会秘书长闵军告诉记者,自湖南省开展种业扶贫工作以来,共有30家省级颁证种业企业精准对接基地贫困村,带动制种农户摘了穷帽。
贫困户经济基础差,底子薄,很多企业都以生产资料垫付的方式解决了资金难题。湖南永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潘琳斌说:“我们会预先垫付生产资料的购置资金,之后再在种子收购时抵扣,贫困户只需要付出时间和劳动成本,无需承担高昂的制种投入。”贫困户不但在资金成本上打消了顾虑,在优质品种的选择上也享有“优先权”。“通过对当地地形、环境的调研,公司负责人因地制宜安排制种品种,提供优质亲本种子,定制高产制种技术方案,在收获之后确保以稳定的价格收购种子,即时结算,充分保障贫困户的收益。”该公司在武冈市开展杂交水稻制种面积已超过5000亩。
“水稻制种是项‘技术活’,赶粉时期的确定、打药施肥的方法用量都有‘门道’。”湖南希望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行政总监邓跃军举了一个例子,“920”又名赤霉素,是一类植物生长激素,在杂交水稻制种上的应用至关重要。“喷施‘920’的方法、用量、用药时段都需要严格把控,而且不同品种的施药方法也不同,打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制种产量。”为了提高制种贫困户的技术水平,公司在制种基地关键时间节点组织现场观摩,宣讲生产技术,开展点对点的培训,保障贫困户制种的产量与质量。
“为了保证制种最后一公里安全,在收获前期,技术员会时刻关注天气预报,逐田观察籽粒的生长情况,提醒农户及时收获,收获时节南方雨水多,种子一旦经过雨水的浸泡在田里发了芽,一季的心血就白费了。”隆平高科产业管理部副经理何西说,“技术员不光是制种的‘技术培训师’,更是农户的‘田间保姆’,为制种工作保驾护航”。
如今,水稻制种产业暂时还难以逃脱靠天吃饭的命运,在种子、技术、资金和销路上可以人为帮扶,“天灾”风险如何把控?
两系杂交水稻不育系育性敏感期随温度的波动有可能造成“打摆子”、扬花期遭遇阴雨天气影响授粉、灌浆期遇到超高温或低温导致籽粒不饱满、由于天气原因收割不及时或收割种子烘干不及时而导致种子质量下降……种种不可控自然因素都会直接导致严重的损失。
农业保险无疑是农业生产的“保护伞”。何西告诉记者:“制种保险是一类政策性保险,一般中央财政和省里负担70%。现在县级有了补贴政策扶持,县里和企业负担10~20%,这样算下来,原本每亩100多元的保费,农户只需要缴纳最多十几块钱保费,甚至有些基地县政府和企业将剩下的30%保费全部承担下来了。有了保险制种农户就可以实现旱涝保收,没有了后顾之忧。”
锐意探索创新种业扶贫新模式
产业扶贫贵在精准,种业扶贫如何落实到每家每户?如何做到因人施策?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副处长王伟成给出了答案:“对于没有技术、没有劳动力的,我们鼓励贫困户与村组织建立制种专业合作社,以土地入股,实现贫困户、合作社与企业三方参股,利润共享,让更多的贫困户分红受益,脱贫致富。”
“对于懂制种技术、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一般采用技术能人带动的帮扶模式。通过技术能人和企业直接签订合同,组织贫困户从事制种。”一亩制种田能有4000元左右的产值,制种贫困户可获纯利1000多元。在企业和能人的技术指导下,基本可以实现“制种一亩,脱贫一人”。
“对于没有技术,但有劳动力的贫困户,种业公司把贫困户的土地流转过来,在制种基地组织贫困户务工,这样农户可以获得土地租金和劳务报酬的‘双份收入’。”
记者了解了一下当地的“行情”,在靖州县渠阳镇和武冈市邓元泰镇,贫困户在制种基地务工,父母本移栽每亩工费350元,每亩打药工费150元,赶粉、除杂及收晒用工每亩150元。
绥宁县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历史悠久,是全国著名的杂交水稻制种大县,也是武陵山区贫困县之一、湖南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5960户,贫人口57458人。
2018年,隆平高科等企业通过这种“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的企业自制模式带动全县杂交水稻制种基地面积9.55万亩,生产优质种子2463万公斤,制种农户收入达到5.5亿元,辐射带动2.6万户农户,12.4万农民增收致富,其中带动贫困户1231户、贫困人口6626人参与制种,制种面积6412亩,总产值2564万元。